本期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林清玄的第一步散文作品,《莲花开落》,20岁时的林清玄文笔中透露出对人世的洞悉和无常的观想,虽然这部散文集笔触平淡,却散发出触动人心的魅力。
主播:老V;立夏 | 策划、制作:老V | 作者:林清玄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8岁立志成为作家,17岁正式发表作品,才情敏慧,受到文坛瞩目。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经藏。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90年代的畅销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同时创作“现化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45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被誉为有声书的典范。50岁完成“人生寓言系列”三百篇,被称为青少年最佳读本。52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歌》和《玄想》。
作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
林清玄在台湾《中国时报》做过一段副刊编辑,跟当时港台活跃的作家联系很多,其中不少人都成为他的老友,而说起两位早逝的好朋友古龙和三毛,他更是感慨万分。
说古龙:林清玄记得,去看古龙的那一天,台北正下着极细极细的小雨。这时候的古龙,已经不是当年一口气可以喝一瓶白兰地的铁铮铮的汉子,而是每天靠打点滴过日子的病人,而且妻离子散,昔日的红粉知己再也不来了。
最后一次见到古龙,离别的时候,古龙对林清玄说:“以后少喝酒。”林清玄听后黯然,因为从前古龙的离别语总是“下次再喝。”不久后,古龙去世,终年48岁,林清玄和朋友们在古龙墓中放了48瓶古龙珍爱的XO,从此戒酒。
说三毛:林清玄跟三毛的结识从批评开始。林清玄有一次写文章批评三毛的文章眼泪太多,《三毛一篇文章有48处眼泪》,后来三毛妈妈打电话给林清玄,说三毛看了文章哭了很久,眼泪比你写得还多。后来大家认识以后,林清玄才理解三毛是怎样一个感性的人,为了感动的事情,可以几个月不睡觉的人。
有一次,林清玄跟三毛吃饭,看到三毛眼圈发黑,精神很差,关切之,三毛说几天几夜没睡觉在回读者来信,林清玄惊讶,“每一封都回?”三毛点头,“如果不回他们会伤心的。”
又一次,三毛说她要移民,要卖房子,林清玄去看了下她的房子,很不错,当场就决定买下,但是钱不够,于是到处托人借钱。签约付钱的前一天晚上,三毛突然打电话给林清玄,“清玄,我房子不卖了,屋顶上的柠檬花开了,我要等到它结果。”
林清玄说三毛就是这样的人,过于感性,最后才会过早辞世。三毛去世后,林清玄非常伤心。面对他人对三毛的质疑、毁贬,一向平静的他激愤写文章反驳,不管是作品《撒哈拉沙漠》、《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滚滚红尘》,还是做人,三毛都是非常优秀的,三毛的人格文品都远胜于那些批评她的别有用心的人。
纵观中国佛学同文学互动发展的过程中,文学家们由于生活经历不同,文学观念不同,文化教养不同,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政治观点不同,因此,他们对佛学的吸收也不尽相同。或为不幸的政治遭遇寻求安慰,或为文学境界的开拓寻找一方园林,或为社会革新事业假托一种理论依据。总而言之,他们对佛学的吸收都是零碎的,是片段的。而将佛学的智慧做整体上的把握,并以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当代台湾作家林清玄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的突破。林清玄博通古今,晓畅佛学,他成功的将佛教的空的思想、境界观念、博爱情怀,以及佛教的禅思般若结合起来,以一种哀而不伤,清而不俗,玄而不拗的散文笔法展现出来,照亮古今,大放异彩。
本期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林清玄的第一步散文作品,《莲花开落》,20岁时的林清玄文笔中透露出对人世的洞悉和无常的观想,虽然这部散文集笔触平淡,却散发出触动人心的魅力。
(一)莲花开落
盛暑,偶然从车窗里看见,几朵粉红的莲花,婷婷于田田碧绿,虽倏忽而过于眼,心中却已有美丽之莲。
今天,又经那曾经过的荷塘,一场淅沥的秋雨过后,那怒放之荷又该会如何呢?留心放眼,只有无穷碧的莲叶,已无零星赏心的莲花。
心中不免有些落寞。
落寞中依稀听到郑愁予那美丽错误的嗒嗒马蹄正从江南敲过,恍惚看见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也如这莲花样开落。
……
汽车中途停靠,一沧桑平和之老妇牵一灿如春花之小女孩儿上车。脑中突想:那衰老的妇人也曾是花一般的少女吧,而那花一样的少女也终有一天会成为衰老的妇人吧?!
心中竟豁然了然。
莲花开落。
(二)关于爱情
年少时,曾认为爱情都是伟大的:为了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为了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为了爱情罗米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为了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化蝶;为了爱情,焦仲卿与刘兰芝成鸳鸯和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年少的心就被这些伟大的爱情感动着,心中便向往起“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伟大爱情。
经过了懵懂甜蜜的初恋,走进了平淡现实的婚姻,才明白那些感动过自己、那些曾经向往的伟大爱情,多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故事和传说,只不过是美丽的爱情童话,现实中更多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的无奈哀伤,更多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绵绵情恨。
红尘有泪红尘苦,那就“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睛”吧。但几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那实在是神仙的境界呀?
……
偶得一佛家禅理:缘起而聚,缘灭而散;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亦如莲花开落。
(三)朋友相聚
两年不见的朋友出差途径我住的小城,到我家中做客。惊喜之下,盛情邀朋友到饭店去尽我地主之宜。朋友认真地看着我说:“我只想喝你煮的小米粥,吃你烙的葱油饼。”一拳捣在朋友胸上,然后扭头下了厨房。
晚上,将爱人撵到客房,与朋友挤在一起软语呢喃至深夜。天一亮,朋友就收拾行囊,送朋友下楼,没有挽留。
“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四)外婆的喜丧
91岁高龄的外婆于今年春天去世了,是无疾而终。外婆高龄,一生育有九个子女,儿孙众多,丧事自然要隆重些。远在广州、武汉、北京等地的姨妈、舅舅、表姐、表弟等都赶了回来,再加上外婆在村中辈分较高,全族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来吊唁,以至于不大的村庄竟都笼罩在办丧事的氛围中,只是这个氛围有点异样,不是肃穆的,而是热闹的。
四组国乐队分布东西南北四角,这边唱的是抬花轿,那边吹的是百鸟朝凤,东边拉起了二胡,西边竟跳起了迪斯科,真是唢钠声声,鼓乐冲天。这还不够,还有更热闹的——哭灵。在农村,按老风俗,办丧事是必须要哭的,没人哭的话,死者会不瞑目,生者也会被人笑话。外婆虽有五女四男,但姨妈舅舅的年岁也分别进入了中老年之列,他们已没有能力哭了。好在这个多元的商品社会,已不是三百六十行了,什么行业什么服务都有,有专门替人哭灵的。于是姨妈舅舅就请了个女的来哭灵。那女的一声“妈”出口,泪也俱下,掌声便四起。再一声“亲娘”出口后,竟哽咽不能止,于是掌声雷动。之后是如歌如哭,如唱如诉,呜咽悲啼,涕泗不止,围观者稀嘘之时也掌声不止。做为外婆的外孙女,此时我倒没有眼泪,我已分不清这是喜事还是丧事。对请人哭灵我也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现代人感情枯竭的产物。不管我态度怎样,丧事在此时还是达到了高潮。之后是出殡、下葬,一直到星斗满天,才算暂时结束。
回到家中,对爱人说起对此事的感受,谁知爱人竟不以为然地说:“这本来就是喜丧吗,你不知道年岁大的人的丧事叫喜丧?”我一时愣住了,喜丧,丧事中也有喜吗?
人一生都要被动地经历一次丧事——死亡、被埋葬,这是任何人都逃不脱的最后的结局。人活的过程也就是走向这个结局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死亡。死有各种各样:或寿终正寝,或暴病客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平静安详,或轰轰烈烈;或了无牵挂,或死不瞑目;或功德圆满,或充满遗憾;或永垂不朽,或遗臭万年……
答案补充 外婆小脚,身材也瘦小,一生竟养育了九个子女。外婆一生最引以为骄傲自豪的就是她的子孙儿女,不仅众多,而且遍布大江南北,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但外婆到老也没有去哪个子女家养老,一直坚守在老家那个老屋,坚持“自给自足”。后来实在不能“自给”时,也坚持“力所能及”,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屋中的家具都是旧的,但那破桌面上却没有尘土;家具上的铜活多已残缺不全,但那残破的铜活却总发着光……
外婆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死得平静安详。我想外婆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生命圆融丰满的喜悦?如果有,我们这些活着的她的亲人是否也该为她感到高兴?想起了庄子“鼓盆而歌”。庄子在妻子去世时击盆作歌,虽是疯颠之举,有过分之嫌,但他言说的“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犹如昼夜交替。”确也不是无理,明白了生死之理,就该明白“生不足喜,死不足悲”吧。
生命轮回,莲花开落!
垫乐及素材:
1:《勿忘随行》-林海
2:《弦月》-林海
3:《日初》-林海
4:《寂》-林海
5:《孩子》-林海
6:《天长地久》-林海
7:《四季》-林海
策划、制作:老V | 主播:老V;立夏 | 作者:林清玄
发行:郡子
内容转载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