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96《翻越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也是日本的象征,但几乎所有的富士山照片都是远眺,而且大都摄于冬季,被白雪覆盖的锥形山峰左右对称,完美得甚至有些不真实。为了看清富士山的真面目,我决定趁出差的机会爬一下富士山,顺便看看日本这个国家到底是否真的如表面上那般光鲜。

 

作者:袁越 | 主播、制作:小明

 

 

下载

iPhone

喜马拉雅

 

 

富士山的真面目
7月27日下午,我坐上从京都开往东京的新干线,两个半小时后到达新富士车站。这个站位于富士山的南麓,是从南坡登山者的主要落脚点。站台上贴满了巨幅招贴画,庆祝富士山刚于今年6月2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注意这是文化遗产,不是自然遗产,说明联合国专家们更看重富士山的文化意义。与此对应的是,无论是形状还是名气都和富士山非常相似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则属于自然遗产,因为后者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地质多样性都要比前者高太多了。

新富士车站专门设了一个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服务员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即使如此,我和她的沟通依然不顺畅,因为我脑子里的日本地名都是中文,而日语的发音完全不一样,导致我经常要用纸笔和她交流。事实上,在我去过的60多个国家中,距离中国最近、受中华文明影响最深的日本反而是最难沟通的,除了日本人英语普遍较差的因素外,日语的地名和人名等专有名词和相应的中文发音完全不同是很大的障碍。

一番笔谈后,我听从了建议,乘坐当天最后一趟班车去富士宫市(Fujinomiya)暂住一夜,第二天再爬山。富士宫市距离当年的东海道不远,是登山前最后一个有正规旅馆的市镇。这条东海道是日本著名的古道,连接京都和江户(即今天的东京)这两座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首都。京都自公元794年建都开始就一直是日本的文化中心,但自从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德川幕府后,日本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就转移到了这个距离富士山只有不到100公里远的地方,来往于两地之间的人立刻多起来。这些旅行者每次都要从富士山脚下经过,通过他们的渲染,日本人对这座山的迷恋与日俱增,从这个时候开始,富士山在日本文学中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迅速成为全日本的文化象征。

说起日本人的文化特征,做事守规矩绝对可算一条。就拿攀登富士山来说,一共有4条线路,分别是位于正北方向的富士吉田口、东北方向的须走口、东南方向的御殿场口和正南方向的富士宫口。每条线路都被均匀地分成了10段,每段设一个休息站,起点处叫作一合目,终点(山顶)则为十合目,每个登山者都能根据自己所在驿站的名称很容易地知道自己距离山顶还有多远。新富士车站的服务员给了我一张富士山地图,上面不但列出了所有驿站的位置,而且给出了每段路的所需时间,方便登山者做计划。

第二天早上7点半,我搭乘头班车开往富士宫口五合目。所有4条登山线路的前5段都已修成了柏油马路供车辆行驶,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先坐班车到达五合目,然后从这里开始登山。登山专用班车只在7月和8月的登山季期间运营,其余时间山顶很可能已经开始下雪了,比较危险。虽然政府不鼓励在登山季之外的日子里攀登富士山,但每年都有很多人冒险攀登,意外事件时有发生。

班车离开富士宫后不久便开始爬坡,路两边全是浓密的树林,环境保护得相当好。1小时20分钟后,班车准时到达富士宫口五合目,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登山者,其中一部分人是早上坐私家车来的,另一部分人则是头天晚上登山看日出,现在已经从山顶撤下来了。

富士宫市的一名妇女正在制作纪念品准备在登山季到来后出售

登山口有几名工作人员在分发纪念品,顺便向游客索取1000日元的自愿捐款。日本人喜欢登山,去年有将近30万人攀登富士山,富士山的接待能力日趋饱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预计登山人数还将大幅增加。据说日本政府为了控制局面,将于明年出台新政策,向每位登山者强制收取1000日元的登山费。其实这笔钱只相当于60多元人民币,对于绝大多数登山者来说是小菜一碟。如果这是在中国的话,恐怕早就开始征收了。但在任何事情都要讲规矩的日本,这件貌似很小的事情还得先试行一年,看看民众的反应再做决定。

这段时间是日本的雨季,几乎每天都阴云密布,这天也不例外,从山下根本看不到山顶。好在雨还没有下起来,对登山没有影响。上午9点,我从富士宫口五合目出发,向山顶发起冲击。此处海拔2380米,是4个五合目中海拔最高的,但富士宫口这条路却是4条登山线路当中最陡的,绝大部分路段都超过了60度,登山者自始至终都在爬楼梯,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刚开始的时候我略微有些高山反应,喘得厉害,每爬两分钟都要停下来喘口气。慢慢地气喘匀了,这才走得比较顺畅。

此时正值下山高峰,凌晨刚刚登顶的登山者们和我们这些上山的人争道,一些狭窄路段我经常要停下来让下山的人先过。登山者中绝大多数都是东亚面孔,从口音来判断,大多数都是日本人。日本登山者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既有满脸风霜的登山高手,也有年逾花甲、身材微胖的老太太。还有不少孩子跟着父母来爬山,我见到的年纪最小的孩子只有4岁,个子矮矮的,还没登山杖高呢。后来他实在走不动了,就让父亲抱着继续向上爬。

日本人为什么如此喜欢富士山呢?一位名叫胜吕崇史的日本导游告诉我,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名气很响,难度也正合适,不高不低,任何一个健康人只要努努力都能成功,所以几乎每个日本人一生中都至少要来爬一次,不少狂热的登山爱好者甚至每年都来爬。这次我在日本一共待了两个星期,问了十几位普通日本人,情况确实如此。这位日本导游还告诉我,在日本的文化传统中,山是宗教的象征,日本人把山看成是神的身体,登山是一种最高级的祭祀方式。

根据史书记载,富士山和宗教的关系历来非常密切。这里最早被佛教徒们当作修行的地方,和尚们在山脚下建立营地,修习苦行之法。据说最早登顶富士山的就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在12世纪中期的时候首次登顶成功,并在山上建了座寺庙。19世纪中期,日本爆发了反佛教运动,山上的佛教寺庙以及所有与佛教有关的历史遗迹被尽数摧毁。如今富士山上仅剩下几座神道教的寺庙(神社),其余的古迹都不见了。

在宗教的影响下,普通日本人从14世纪开始攀登富士山,其目的是为了祭拜山神。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男人才能登富士山,女性是被禁止的,直到19世纪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女性才被允许自由登山。

今天的登山者中,女性至少占了一半。我注意到日本登山者的装备都非常齐全,几乎每个人的头上都戴着遮阳帽,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高级冲锋衣,背上背着名牌登山包,脚蹬专业登山鞋,戴着手套的双手拄着登山杖,好像把整个户外用品商店都搬到了山上。相比之下,我一路上遇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外国人却都穿得很寒酸。我曾经跟两个白人小伙子同行了一段,两人均只穿着短裤和普通球鞋,身后背着的那个背包也很瘪,肯定没装多少东西。

“我知道山顶上很冷,不过我们俩打算上去看看就下来,不会久留,应该不会挨冻。”其中一位来自苏格兰的小伙子对我说。

确实,虽然气温不到10摄氏度,但因为一直在做运动,我浑身冒汗,原来穿在外面的冲锋衣早就脱掉了。另外,这条登山道虽然坡度很陡,但难度并不大,路两边还有绳索可以借力,完全不需要用手杖。当然如果你膝盖不好的话,下山时手杖还是很有必要的。

那位苏格兰小伙子在日本工作了好多年,会说日语,对日本的情况非常了解。“过去都是年纪大的人来爬山,这几年不知为什么登山突然变得时髦了,很多年轻人购置了昂贵的户外装备,去世界各地徒步旅行,其中尤其以女孩子最为狂热。”

胜吕崇史告诉我,日本人把这样的女孩子叫作“山野女孩”,她们登山不单纯是为了锻炼身体,更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从大自然当中吸取精神能量,陶冶性情。

两个小伙子体力好,和我同行了一段后便冲到前面去了。我背着此次日本之行所有的行李,双肩压得生疼,每到一个驿站都要坐下来休息很久。这条山道比较窄,没有歇脚的地方,更没有卖东西的小贩,只有在每个驿站才能坐下来喘口气,补充给养。驿站里卖的东西都非常贵,一瓶水的价格是山下的4~6倍,幸亏我带足了水和巧克力。不过有一项服务是免费的,那就是在木头手杖上烙印。日本人把这种木头手杖称为金刚杖,可以在山下的五合目买到。登山者每到一处驿站就请工作人员拿烙铁在上面烙一个印,从五合目一直烙到最后的十合目,这根手杖便成为一件很棒的纪念品。

日本人做的地图确实非常精确,每段路标明的时间是按照一般人的速度来计算的,对我来说误差不超过10%。下午两点半,我终于如期登上了富士山峰顶,加上休息时间一共花了5个半小时。山顶上有一个直径大约为800米、深达200多米的火山口,里面怪石嶙峋。研究表明,富士山第一次喷发大约发生在10万年前,此后经过多次喷发,大约在3500年前才算基本定型。此后又喷发了数次,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707年,喷出来的火山灰一直飘到了东京。此后富士山一直休眠至今,但科学家认为它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喷发。

环绕火山口一周需要一个小时,我发现每条登山道的尽头都修了一座神社,不少登山者都会去里面拜一拜,顺便求个签。日本的寺庙很有意思,正殿虽然都很肃穆,但往往隔壁就是卖签的,无论是婚姻、健康还是生儿生女、旅行安全,甚至考试成绩等等都有现成的签可买,而且全都是明码标价,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价格。另外,越是名气大的寺庙求签的价格越贵,服务种类也越多,像东京的浅草寺、奈良的东大寺,以及京都的清水寺和三十三间堂等几个全日本最有名的寺庙都有和尚现场画符,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价格。

日本的阿尔卑斯山脉长野县的一处度假胜地——上高地自然保护区壮观的高山景色

“日本的和尚可以结婚,可以生小孩,和中国完全不同。”胜吕崇史对我说,“在日本,和尚就是一个职业,和其他职业没什么两样。”

“我们日本人很实际的,什么教有用就信什么。”胜吕崇史对我说,“小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要去神社祭拜,为的是保留日本传统文化;年轻人考试升学都要去寺庙求签,花钱买安心;新人结婚则大都选择去教堂,因为基督教的婚礼很美;人老了就会去信佛,因为佛教讲究轮回,可以得永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富士山的所谓“神圣感”也只不过是一个鼓励大家登山的借口而已。换句话说,富士山其实就是一个很棒的户外运动场所,登山者在爬山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性情,顺便还支持了户外用品制造商,繁荣了当地旅游业,结果皆大欢喜。

在山上转了一圈,我决定顺着富士吉田口这条路下到富士山的北侧。这条路是4条登山道中使用率最高的,因为它坡度较缓,登山的难度最低。不过路上都是碎石和火山灰,很滑,下山时需要格外小心。

我一直走到天黑才终于下到了富士山五合目,却在找停车场的时候被一名日本年轻人指错了路,一个人在漆黑的山里多绕了两个多小时。回想起来,这个小伙子很可能英文不好,听错了我的问题。

不管怎样,我最终幸运地搭上了当天最后一趟班车离开了富士山。我的下一个目的地是日本的阿尔卑斯山,那是日本现代登山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日本户外运动的另一个大本营。

离开上高地,我坐车回东京。一路上我发现日本人对待平原和山地的态度截然不同,平原是留给当代人用的,几乎所有的平地都被开发成了农田,或者盖上了房子,一点都没有浪费。山地则是留给子孙们用的,几乎所有的山头都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山坡上绿树成荫,看不到一点人为痕迹。


垫乐及素材:
1:《北国之恋》
2:《梦のつづき》玉置浩二
3:《昂》谷村新司



作者:袁越 | 主播、制作:小明
发行:郡子
内容转载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