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000《步履不停的安妮宝贝》

 

我不觉得一个长期浸淫在心灵鸡汤,沉迷岁月静好及各种柔美表象的读者,跟一个深谙哲学禅宗,有独立思考及常年阅读习惯的读者,从阅读安妮宝贝中能获取到一致的东西。或者不是安妮宝贝,别的作家也一样。一个人心和眼界的广度决定了他所能看到东西的多与少。

 

编辑:珊珊 | 主播:立夏 | 后期:子麟 | 作者:重尔.张望

 

 

 

下载

iPhone

喜马拉雅

 

 

 

知道安妮宝贝,是在朋友贝塔斯曼书友会寄来的每月新书介绍小册子上,彼岸花。记得当时与彼岸花排列在一起的新书,有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窗边的小豆豆、上海宝贝、幻城等等。昏暗泛黄封面,一条蜿蜒公路,摩托车在疾驰,天空大块黑色云团。这个封面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缘分有时候很奇妙。多年以后我整理书柜找到一张中国地图,西藏墨脱地名不知什么时候被我拿笔圈上,想来应该当时觉得那个地名好听。

不曾想到后来会一直读她的书。不能说是痴迷。我一直觉得人只有在年少的时候才会有偶像。人越成长,所见所闻越多,付出变得吝啬,任何一种投注都要或多或少经过分析考量。成长以后即便再喜欢,那种喜欢也不会像年少时那么纯粹。

当时我在农村小镇读高一。能读的书不过都是校门口租书店的金庸古龙武侠全集,不然就是三毛的十八集,琼瑶的五十部,好一点的就是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当时校门口有个小书店叫学生书店,每月书店订阅的杂志有读者,青年文摘,连萌芽也没有。买读者看的人就通过读者加入了贝塔斯曼书友会。这样,好像终于有了一条与外界接通的轨道,能买到当下最流行的书,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第一次接触安妮宝贝的书,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大量描写呼啸而过的地铁,地铁里面色苍白冷淡的男女,白棉布裙子,光脚穿球鞋,流离失所,夜店,做爱,自杀。任何一个标签跟当时作为农村少年的我都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但却又带有致命的诱惑。这些标签满足了我当时一切找不到出口的期望与幻想。毫无疑问我喜欢上了这个作家。喜欢隐藏在凄美诡丽文字风格里的所有漂泊、激烈、破碎及幻想。
安妮宝贝是一个辨识度非常高的作家。即便她不署名,她的每一个词汇及句子段落都能证明其创作者是谁。一个好的作家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叙述方式的革新。能否给当下的写作圈子带来新鲜的空气。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陈腐叙述。这也是文学进步的前提。

安妮宝贝的叙述所表现出的碎片及私人化,从最初就对她的读者有了过滤及筛选。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个性鲜明的人,也不会每一个人都会为其任性、自我情绪的沉陷买单。记得她曾经在一段采访中谈到过艺术和艺术家的问题,说艺术家有两种,一种是把自己的身体献祭,成为艺术的牺牲品,其中典型是梵高。另一种则比较理性,但是太过于理性的艺术家就显得可疑,也许不再是艺术家。纯粹的艺术家我想可以说是自私的,不断地面对自身问题找出解决方式,在与自己相处或对抗中徘徊不定。这样的个性,往往伴随的是激烈和放逐,成为一个流浪者。

回想看最初的告别薇安及八月未央,彼岸花,段落之间大量留白存在,画面感非常强烈。这也几乎是我最初接触她的书,带给我的冲击之一。叙述者的转变,回忆和现实的频繁切换,时不时又跳出一幅空置的画面。我一直习惯的那种正统构思及叙述方法因此被直接打碎。和电影一样。跳跃,不规则,镜头闪回,画外音。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纸上电影,只讲述给懂的人听。她说,只要你以相同的姿势阅读,我们就能彼此安慰。

这跟她前期的阅读范围不无联系。笃信爱情不过是一场幻觉的亦舒,其清醒理智;晚年被香烟和酒精摧毁面容,十七岁就开始苍老的杜拉斯,其个性;还有文字宫殿颓靡诡异沉迷阴翳的南方作家苏童,其阴郁。几乎所有作家的风格都能在安妮宝贝的书里寻觅到其影子。但是与其他作家有别,又有所超越的是,安妮宝贝后期越来越忽略故事情节,着力于内心走向的细致刻画描摹。她说,前面的故事只是一个人刚出发的姿态,有很多单薄的锐利,容易被打碎,所以有疼痛。但新的长篇故事不再是一波一波的激荡的潮水。而是面对着夜色下一片深不可测充满寓意的大海。

然而,随着安妮宝贝的走红,数量庞大的非议及谩骂诋毁也紧随而来。浏览一遍豆瓣关于安妮宝贝小组及书目下的评论和讨论,可以看出这些负面信息大致为以下几种:装逼,文字不接地气,故事情节漏洞百出。春宴争议最多,如万年不变的蕾丝花边、桑蚕丝棉麻质衣服、现实中的人会如此对话吗?一个几十岁的老妇却有甜美如幼童的容颜简直诡异,一个人靠织布就可以那么有钱,想知道这究竟织的是一匹什么样的布……所有的诋毁讨论没有一个针对书的精神内核展开,没有一个指向重心。
任何一个人都有专属于她的独特审美,绑架别人的审美没有任何意义。安妮宝贝之前说,她是一个对美有苛求的人,也并不痴迷物质层面带来的安慰。她是一个对精神有要求的人,喜欢简单,朴实,有力,真正能丰富心灵的东西。她对美的苛刻,表现出来的是语言的极度书面化,忌讳口语化。及自成一体的词语系统。

正是因为当下充斥大量口语化作品,能给人带来及时刺激及感官享受,作品的推出也变得迅速,如同工厂批量加工产出,每个人只要稍具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如果再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通过大量推广,都可以写作出书,让写作变得不再有尊严。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人因此不但丧失阅读经典的耐心,甚至丧失品读经典的能力。当然文学作品的形式有很多种,作为读者的选择也有很多种,看刘慈欣三体和看红楼梦得到的感受当然不同,但不能以简单粗暴孰是孰非的标准来评断一本文学作品的价值。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作家,有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哪一种不在你的喜好范围,可以完全不去涉猎。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精力去挖苦讽刺抨击。

我始终觉得阅读的最好方法是学会剥离,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但是做到这一点需要具备足够的阅读能力。这跟自己的阅读经历有关,如果没有大量阅读,很可能会被表象障眼,停留在只能阅读故事带来感官刺激的阶段,而没有能力阅读更有深度的作品。

我的朋友中间不乏喜欢安妮宝贝的人。但更多以阅读安妮宝贝为耻,甚至忌讳谈论安妮宝贝,觉得那是审美低级的表现。还有极少数有非常不错的阅读品位,并保持有常年阅读的习惯,但也喜欢阅读安妮宝贝。我很少跟朋友讨论关于她的一切。但我毫不讳言,安妮宝贝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作者。对我来说,一个作家的写,和一个读者的读,都是私密的。所以我一直觉得列书单给别人推荐并没有意义。一个人的阅读必然是会跟自己的内心历史及阅历思考相关的,别人的推荐也不过是根据自身的经历及思考做出的选择,不一定适合你。一个人真正需要阅读什么书,除了自己没有谁会比你更清楚。至于交流讨论,不过是个人自恋的表现,不然就是对自己知见的执着。并不会得出什么有意义的结论。

我不觉得一个长期浸淫在心灵鸡汤,沉迷岁月静好及各种柔美表象的读者,跟一个深谙哲学禅宗,有独立思考及常年阅读习惯的读者,从阅读安妮宝贝中能获取到一致的东西。或者不是安妮宝贝,别的作家也一样。一个人心和眼界的广度决定了他所能看到东西的多与少。

我记得以前曾经有人拿安妮宝贝微博粉丝的评论与某位名人的粉丝评论做过截图对比。其讽刺和攻击的目的不言自明。我也看过一些她的粉丝的评论,大致都是说安妮宝贝陪伴了自己十多年,非常安慰。或者当安妮宝贝发一杯茶或一树花的时候评论说觉得岁月静好之类。我想这不过是一种偶像式的崇拜。不考虑其他,只要是她,就觉得跟她相关的一切都是好的。我想这种崇拜及追随不是一种成熟理智的方式。可能很多粉丝没有真正思考过,一位作家对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当然让他们觉得清净美好,也是意义的一种。但这不是最终。也就是说,他们仍然不懂这个作家,不懂她所做的事情及给他们带来的意义。
对安妮宝贝来说,一本书如果没有表达出作家的哲学观,这本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她的书,全部看下来发现,虽然不过都是类似的故事,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的男女,幽避一隅,伺茶弄花,要么干脆就是商业精英,在现实里左右逢源,但是又对这种生活充满怀疑,最后两种类型的人终有一场邂逅,谁将会是谁的救赎?论故事,安妮宝贝确实没法跟师太亦舒相比。亦舒的故事个个立意新颖,每一本看完都有一番不同的感慨。但安妮宝贝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没有打算过仅仅依靠故事来吸引她的读者。她把故事的花架搭起来,要在上面摆满花盆。把她的创作解剖,分离,发现她始终在探讨心的问题,灵修和哲学。
这时我想起一位朋友说安妮宝贝是中国最为国际化的作家。但我想安妮宝贝并不是一个国际化的作家。与其说她国际化,不如说村上春树更为国际化。村上春树的作品里充斥了大量日本以外的国外元素,如出现最多的爵士乐,各种类型的香烟,酒精,让世界各地的读者可以抛开文化差异迅速进入作品。而安妮宝贝的后期作品呈现典型的古中国气质。当然中国有一些真正国际化的作家,如严歌苓,虹影,余华。他们的创作展现的是典型中国特色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足够满足外国人的好奇心。但是安妮宝贝没有讨巧的意图,她不关心大时代背景,忽略时事政治。她关注的永远是内心。这是她的个性。她在最早的时候就说,中国几乎没有真正关注内心曲折的小说,让她觉得失望,所以她自己动手写。关注内心问题的作家,安妮宝贝在中国独一无二。她所思考的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哲学家都会最终面临的问题,我从何来,此生我在人世的意义是什么,我又最终何往。

她思考的问题,不是只有那些不食人间烟火,永远浸淫在艺术和审美中的棉布裙桑蚕丝女性才会面对的。每天淹没在大都市上下班高峰期地铁拥挤人潮中的商业精英也一样不能回避。把愤怒和嘲笑放在安妮宝贝小说设立的角色特征及情节上,不应该是一个成熟读者的行为。而是真正抵达她的灵魂,学习她的思考方式,如何在浮躁虚假繁荣的社会里存活,如何找到一种平衡,如何修行,超脱。这是安妮宝贝作为一名作者,对一位读者的真正意义。
写作十多年,不能说这是她的局限所在。本身讨论的就是无解的问题。只能秉烛夜游,安住当下。她其实借由庆长及其他角色,描述过这种找不到尽头的无力和困顿。佛教所谓究竟。但是没有理由停下,仍然要探索,仍然要向前走。
很多人说,莲花的推出,对安妮宝贝来说是一道分水岭。很多人也是从莲花开始对安妮宝贝有所改观。这本书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因为安妮宝贝的每一本书都有其各自的价值,我对它们一视同仁。如果从第一本看到第十本,可以清晰看到安妮宝贝步履不停的思考走向及进步。莲花确实无论从故事,结构,词汇还是立意,都几乎可以说完美无懈可击,但这对她来说并不是风格的突然扭转改变,而是一种自然而然该当如此的呈现。不过即便到了群山之巅对她来说也仍然不是终点,仍然不是停留之地。前路仍然遥远。莲花强有力地证明了安妮宝贝的积极和勤奋,她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
一位好的作者,对读者的意义是精神领袖,而不是意见领袖。精神领袖与意见领袖的区别是,精神领袖会逐渐打开局限你的空间,向内深挖,但不是封闭,而是让心的广度更大,发现更多的东西。意见领袖,只会带领你学会偏激,学会愤怒,有时候可能直接导向愚蠢。

安妮宝贝对我来说,其意义是一位精神领袖。当然我也有很多其他精神领袖,她是我众多精神领袖的其中之一。但对任何一位精神领袖的尊重,最好的方式是,默默阅读她的作品,作为作者的她在持续进步,作为读者的我,也要与她共同进步。我们并肩而行。但是,当你越来越趋近于精神领袖,与她的灵魂越来越相近的时候,其实也是到了一个时机你可以与她脱离。老师是需要的,但最后仍然是你一个人的悟性,一个人的精进。老师终有一天会消失,但是,你的灵魂已经靠近老师。

当然,也有一种人乐于把自己当成安妮宝贝的附庸,有安妮宝贝出现的地方总是会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或者把她当成香烟,咖啡,或酒精。脑残粉这个词的存在可见是有意义的。迷恋一个人如果可以失去理智失去判断就可以说是一种病态。我觉得,一位成熟读者或成年人的态度是,欣赏她,尊重她,但也仅此而已。我也不会为了她而停留,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美质的东西需要我自己的眼睛去发掘。正如安妮宝贝自己也是如此,她也不会顾及别人对她的无论偶像般的追逐或好与坏的评断。她也始终行走在路上。我们像两个走在不同路途的旅人,却朝向同一个尽头。途中有相遇,有点头致意,但仍然有分道扬镳的时刻。哪怕没有相遇也没有什么。

后期的安妮宝贝笃信佛教。越来越多的人也貌似笃信佛教,我身边满身佛气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安妮宝贝的不同是,在众多人把信佛当成一种时尚和潮流的时候,她更趋向于心,趋向于自性的发觉。这并非突然的转变,包括从安妮宝贝到庆山名字的更换。记得当时有当红青年作者发微博称很担心安妮宝贝变成庆山以后会变成座山雕那样的文风。其言语中的无知充分暴露虚假繁荣社交平台里所活跃的意见领袖的肤浅。安妮宝贝最终会走上一条这样的路完全没有悬念。

每一个人生来有智慧,也有佛性。不同的是,有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因为外界浮躁的因素逐渐找不到自性,无法返回初心。而有的人远离虚假幻象,远离喧哗人群,独处一隅,在孤独中时刻省思,与真性越来越近。其典型代表就是安妮宝贝。后期的安妮宝贝沉醉自然,煮酒烹茶,从花与叶里发现菩提。当一个人离别人越来越远的时候,他会与自己越来越近。

丹津·巴默说,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完美,我们心中存在的妄念,使我们看不见早已拥有的东西。你越明白这点,越觉悟到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觉悟的。那种我们必须到达某个地方的观念,那种必须获得某样东西的想法,它是一种根本的妄念。保持自然,放弃执着。一句话把修行的真意道尽。

有人说曾经的安妮宝贝不见了,有人说安妮宝贝变成庆山以后没有那么红了。对她来说那又有什么?年少时候的激烈破碎终究不过是空幻如梦一场,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最终会突破情爱幻觉,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岁月静好。当然那种心灵舒畅的感觉很相似,然而却是本质的不同了。幼年早慧的张爱玲在除夕过后隔天看到爆竹残红落满一地即意识到,所有的好时光都有尽的时候。情爱也一样,无论沉陷或执取都有完尽的时候,但不是说因此可以颓堕。当日事当日毕,把每一天都如同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度过。在时时刻刻的修行中进步,达到最好的状态。缘分来了充分享受在一起的时刻,就像烟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飞升天空的时刻充分绽放出璀璨光彩。如果时间停留在这一刻,但此生也已经不再有遗憾。抛除一切忧患杂念,深刻意识到这已经是最好的时刻。这才是岁月静好的真意。而缘分去了也不必有执念。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她保持常年阅读,作为一位读者,她有超出常人高级的阅读品位;作为一位普通人,她很勤奋,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任何一件事要做,势必做完,尽力做到最好;作为一位行者,旅行是她的生活方式之一,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她所感兴趣的地方的文化及风土人情;作为一位艺术家,她有卓越的审美,能真正识别好东西好在何处,对艺术有独一无二的深刻见地;作为一位修行者,她有大爱有慈悲,也有珍贵的物哀之心。
在这个流行正能量的虚浮时代,在人人都在争名逐利迫切想红而不能真正沉静下来以一颗纯粹毫无杂念的心去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看到了安妮宝贝身上的闪光点。一个具备这样优质品性的人,也只有那一部分真正与她灵魂最为相近的人才能与她互相识别。

 
垫乐及素材:

编辑:珊珊 | 主播:立夏 | 后期:子麟 | 作者:重尔.张望
制作:郡子
授权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

陌声人
微信公众号:mmoofm